高等教育正走向创新。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和亨利·艾琳在他们的新书《创新性大学:从高等大学的本质开始改变》中探讨了为什么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传统的大学又能为此做什么。比尔·费舍尔教授,对此趋势深信不疑,并认为这本书探讨了一个非常适时的话题。

原文:Clayton Christensen’s New Book on the Disrup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的创新 —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新书)

各行各业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创新,或早或晚,但最终都会发生。就在最近几年,所有的行业,包括摄影界、音乐录制业、出版界、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和邮政服务业等,都在产生创新。而映入我们眼帘的却是那些让人们崇敬的职业者在面对创新的挑战时无能为力的表现。

我怀着无比的期待,打开了克里斯坦森的新书,并从我所从事的行业角度-大学教育-来体会他的思想。

坦白讲,我坚信需要创新的观点。当创新的现象无所不在的时候,你怎能不相信呢?—比如:即使象诺基亚,RIM, Borders,柯达,索尼,等这样的大公司都因为跟不上创新的步伐出现了困境。另外从理论层面讲我也相信创新状态的存在。实际上,我完全相信创新的说法起源于约瑟夫•熊彼特和克雷•克里斯坦森等一类预言家的思想。所以我是无比期待地打开了克里斯坦森的新书,并从我的行业角度-大学教育-来体会他的思想。

这是一个相当适时的主题!当代大学被公认为现代社会的中流砥柱,从反面讲,大学也因价格昂贵,效率低,规避风险以及对社会需求响应缓慢而倍受争议。这恰恰反映出了一种“潜在的创新”可能就要上演。克里斯坦森和他的合著者亨利·艾琳把当代大学的脆弱性归因于他们所谓的“DNA”。他们建议这个“DNA”不仅应在社会领先机构(尽管公平地讲,他们的分析是专门针对美国机构的)共享,同时也要促进小型的、普通的研究机构的发展。因为这些小型机构会以领先者为标杆,尽可能的向他们学习。

克里斯坦森和亨利·艾琳关于学者们进取的行为的论断都是正确的,并且,从“行业”生命力的角度讲,会最终衰退。

认证委员会、媒体排名、杂志编辑和在不同等级学校的重要岗位上担任学者和管理者也会加强这种进取的行为。我自身就从不同方面都经历过—学术委员新会员、认证会员、委员会主办、管理者和董事会成员。克里斯坦森和亨利·艾琳关于学者们进取的行为的论断都是正确的,并且,从“行业”生命力的角度讲,会最终衰退。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样也有诸如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理查德布兰森,拉里·埃里森,马克扎克伯格等一类的大学肄业生成为了时代的英雄。我们更能看到那些雄心勃勃的金融企业家放弃了名校,而选择“从实践中学习”。很明显,这些可以被看作是一场革命开始的初期迹象,这种革命正按一种既定的顺序发生,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新方式,而非传统的基于大学教育的方式。同时可以看到,对于克里斯坦森的创新模型,不能用是否符合创业行为来判定这本书的思维逻辑。

在教育业剧变的过程中,克里斯坦森和亨利·艾琳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创新模型概要,并对哈佛大学在教育业的领导价值做了历史概述。令人瞩目的是,哈佛大学的历史和高等教育行业在整体上以无数的重要创新为标志,实现了高效率的发展。事实上,每一次的创新都深刻地改变了大学被接受的模式,但是并没有“扰乱”整个行业,他们也不是“等级制度”的投机者。在很多方面都说明这个行业不会被完全中断,因为行业的领导者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问题就在这:早期用户已经沉浸“制度化”的行业领导者的世界里了。

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提及这个问题:我们从哪里着手寻找创新。恐怕没有比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给我们提供的方法更深入的了。他曾指出,“未来已定型,并且是不均匀分布的”。只要我们能够看的更远,更快,我们就可以利用那些领先用户,并靠他们的经验来预测我们的未来是怎么样的。

克里斯坦森和艾琳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同样我们自身也更注重“早期用户”而不是考虑“领先用户”,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不同常规的对比。“早期用户”是那些已经“属于”一个行业的客户,因为喜欢改变,迷恋小玩意,他们早早地就在为尖端前沿的行业排队等候,并不是真正的创新者。事实上问题就在这:早期用户已经沉浸在“制度化”的行业领导者的世界里了。他们尊重品牌,在普遍范例中寻找优势,了解行内规则。

我们不能指望早期用户来参与行业创新

他们对辨别新趋势很有帮助,但也仅仅限于现有的规则。我们不能指望早期用户来参与行业创新。而从另一个角度讲,领先用户甚至对我们的行业不感兴趣,他们只想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在解决的过程中往往能孕育出创新。

在这本书中,讲述了早期用户瑞克斯学院的案例,这是一家位于爱达荷州雷克斯堡的一所小学校,成立于1888年,最初是专门为草原上中小学生服务的,后来发展成了杨伯翰大学–爱达荷州。由于这本书用了相当一部分篇幅来讲述瑞克斯学院发展成杨伯翰大学的历程,又以此来作为敢于挑战以哈佛为代表的现任世界的典型,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先了解杨伯翰大学–爱达荷州在2000年声明要实施的四年制创新方法。四年制包括:

  • 充分结合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方式
  • 专注于某几个关键学科,提高制定专业标准
  • 取消夏季休会,充分利用校园资产,全年制
  • 健全本科方向,取消研究生学习项目,放弃外部资助项目的研究
  • 取消竞技体育
  • 取消“非升即走”的教师等级和任期制度

对于这些措施是否确实具有“创新性”很具有争议。足以说明的是,前哈佛商学院院长、运营管理教员吉姆克拉克担任了杨伯翰大学–爱达荷州校长,这确实带来了许多“程序”上的创新,更快更有效的执行一些制度。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克拉克带来的创新方法仍有很大的实用性,通过以下几点可以说明:

  • 学校扩容,提升学校经验—提高教育效率
  • 降低学生成本【尽管要提供更高等的订制教育课程】–考虑大规模订制
  • 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考虑资产利用
  • 增强学生责任感—考虑通过价值链重新定位寻求增值
  • 广泛的,普遍的学习经验—尽量考虑规模经济
  • 为教员教学组织提供机会—考虑质量环
  • 提高学生生活计划能力—削减监管成本
  • 专业模块化—考虑模块化和大规模定制
  • 混合式学习—采用节省劳力的、可扩展的技术

无疑所有这些措施都很吸引人,即使随便一瞥也能抓住“节约修饰”,“低价”,“更适度的供给”等关键词,足以描绘出过去克里斯坦森在创新方面的工作,—为大众消费者提供相对于需求更适量的产品,而不是行业中更先进的产品。并且,公平地说,Ricks/BYU-I(瑞克斯学院/杨伯翰大学–爱达荷州)方法也令人印象深刻,包括以下得到的成就:

  • 10160名学生扩到18355名
  • 411位工作人员扩到628位
  • 每学生占用建筑面积从153平方英尺缩到126平方英尺
  • 879门面对面课程扩到1293门
  • 20门在线课程扩到104门
  • 125个等级计划缩至94个
  • 38个学术部门缩到33个
  • 然而,只有一项没有达到要求-每名学生的花销由$5771增长至$6155

然而,不管瑞克斯学院的例子多么有吸引力,但仅跟哈佛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就能发现,他其实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毫无疑问,他们属于不同的行业,至少在Porteresque条款方面!【他们有不同的对手,不同的客户特点,可能不同的供应商,同样,如果有校友捐赠,资助资金和企业赞助也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

然而,不管瑞克斯学院的例子多么有吸引力,但仅跟哈佛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就能发现,他其实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坦率地讲,哈佛和Ricks/BYU-I(瑞克斯学院/杨伯翰大学–爱达荷州)所在行业间区别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认为他们适合比较?这的确是一个“创新”的例子吗?在这样一个更小规模的硬件设施条件下,或许这是一个很有用的例子来教给我们怎么在传统模式的大学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但很难说我们在BYU-I中看到的是一条新“S曲线”的开始。

如果不是杨伯翰大学–爱达荷州,那应该是谁?难道我们还要不断的去寻求创新?我的感觉是,正像威廉吉布森预言的,现在的领先用户已经遍地都是了,他们正生活在未来,他们正面临着我们最终将面临的问题,本着这种精神,我认为不应过多地局限在现有的大学模型里研究创新来提高物质资产和教员的利用,而应考虑其它大学从根本上增加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努力。

如果不是杨伯翰大学–爱达荷州,那应该是谁?难道我们还要不断的去寻求创新?

然而,还会有人相信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会像过去那样主宰着高等教育的世界吗?我认为未来世界会充满着多种多样的学习渠道,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内容会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再以一种适应不同的学习需要和风格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因此,我欣赏TED那样的演讲,或斯坦福大学那些尚未有经验的、从不是为了学分而获得的令人振奋的成功的做法。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导论”的视频课程,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公开课程已经免费向所有 需要者提供了世界级的教学内容。

另外领先机构的一些得到认证的项目很有可能会在教育领域内展现出新的类别或范畴,这样会对传统的文凭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样有趣的是“增强现实技术”,这项技术大大拓展了个人学术生涯,可以为大家在未来如何有效的学习带来新的见解和思路。

当吉布森说“未来已经在这儿”时,我相信他,同时我也相信埃里克冯希贝尔说过的话,如果你想更好更快的看到未来,那就要寻找领先用户,而不是早期用户。从我自身考虑,我认为在创新状态中,现有的客户不足以作为行业预测未来的可靠指标。此外,尽管我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可是我仍然相信克里斯坦森的创新模型。

尽管目前提倡新的学习方法,可是我仍然不会全部阅读这本书,当然有部分内容还是值得阅读的,特别是对学校的管理员,如果他们想避免失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任何一本书都只是另外的一个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根据需要采用那些有意义的思想。本书包含了许多对大学教育的未来作出的有价值的深入分析,只是在形式上比较分散。

编辑:Erik Chang 张正明 

作者简介
Bill Fischer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创新与科技管理学教授。他是IMD的两个著名的创新课程的教研主任,同时他还担任其他几个高级行政课程的教学工作。他的职业生涯跨越多个行业(包括WHO)和地区,曾对中国做过广泛研究, 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拥有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工商管理学博士学位。